0 点赞

关于心理咨询师证书,你必须避开的几个“坑”

近年来,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,心理咨询师成为热门职业选择。然而,自2017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后,市场进入监管真空期,各类机构以“高含金量”“包过”“速成”为噱头招揽学员,导致考生陷入证书无效、就业无门的困境。
0 点赞

北京百思可瑞教育:心理咨询师培训费用差异解析与选择策略

在心理健康需求井喷式增长的当下,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呈现"冰火两重天"的格局:既有千元以下的速成班,也有数万元的名师工作坊;既有线上录播课,也有线下实操集训。这种价格鸿沟背后,是课程质量、师资水平、服务体系的系统性差异
0 点赞

北京百思可瑞教育:没有实习经验的咨询师,等于“纸上谈兵

在咨询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,咨询师这一职业备受瞩目。无论是管理咨询、心理咨询还是其他领域的咨询,都吸引着众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。然而,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始终存在:没有实习经验的咨询师,是否就等同于“纸上谈兵”?这一疑问不仅困扰着许多初入行业的新人,也让一些雇主在招聘时犹豫不决
0 点赞

心理咨询师也需要被督导?是的,而且很重要!

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,心理咨询师仿佛是心灵的治愈者,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,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境,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力量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心理咨询师在助人的过程中,自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,也需要得到支持和引导。而督导,正是为心理咨询师提供这种关键支持的重要机制。可以说,心理咨询师接受督导不仅必要,而且对他们的专业成长和来访者的福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0 点赞

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流派: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指南

心理咨询流派的选择是咨询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决策,也是来访者获得有效帮助的重要前提。面对精神分析、认知行为疗法(CBT)、人本主义、家庭治疗、正念疗法等数十种流派,如何找到与自身价值观、职业目标、人格特质相匹配的方向?本文将从理论框架、实践特点、个人适配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,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提供系统性指导。
0 点赞

直击行业痛点: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为何敢称 “实操性最强”

当前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普遍存在 “三脱节” 痛点:理论知识与真实咨询场景脱节、模拟训练与个案实战脱节、结业能力与执业需求脱节。许多学员耗费时间精力,却仍困于 “会背书不会接案”“懂技巧不会运用” 的困境。而我们的培训敢直言 “实操性最强”,并非盲目自信,而是通过构建 “学 - 练 - 用 - 评” 的全周期实操体系,真正解决学员 “从课堂到咨询室” 的能力断层问题。
0 点赞

35岁+职业转型,心理咨询是条好出路吗

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正处于供需两旺的黄金发展期。2025 年行业数据显示,我国注册心理咨询师仅约 10 万人,而实际需求突破 100 万,人才缺口高达 50 万至 130 万。市场规模已达 300-400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 10%-12%,预计未来 20 年需求将持续扩张。
0 点赞

揭秘心理咨询师的真实工作状态,和你想象的一样吗

在公众认知中,心理咨询师常是 “沙发与茶几间的灵魂摆渡人”—— 只需靠智慧话术化解心结,工作轻松且高薪。但现实里,这一职业更像是 “心理建筑师 + 伦理边界的守夜人”:既要用 SCL-90 量表精准排查风险,又要在危机时刻突破保密原则;既需应对来访者的情感依赖,又要恪守专业界限。北京百思可瑞教育 2024 年调研显示,仅 30% 的从业者认为实际工作与预期相符,而伦理冲突是打破幻想的首要因素。
0 点赞

助人助己:学习心理咨询如何改变我的生活

四年前的我,像一只被困在玻璃罩里的困兽 —— 工作中因领导一句批评就彻夜难眠,反复纠结 “是不是自己能力太差”;和伴侣相处时,总因对方晚回消息陷入 “他不爱我” 的焦虑,最后闹得两败俱伤;闺蜜向我哭诉婚姻矛盾,我只会急着说 “你应该离婚”,反而让她更沉默。
0 点赞

想成为心理咨询师?先问自己这 5 个关键问题

当 “心理健康” 逐渐走进大众视野,心理咨询师成为许多人眼中 “有温度、有价值” 的职业。有人被 “陪伴他人走出困境” 的意义吸引,有人渴望用专业知识化解身边人的心理困扰,也有人将其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方向。但这份职业远不止 “倾听与安慰”,它需要专业积淀、情绪承载力与清晰的职业认知。
0 点赞

内向的人,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吗

提到心理咨询师,大众脑海中常浮现出 “侃侃而谈、热情主动、擅长调动气氛” 的外向形象,甚至默认 “内向 = 不适合”。但事实上,心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并非 “用语言主导对话”,而是 “用专业能力陪伴来访者探索自我”。内向者身上的诸多特质,不仅与心理咨询师的核心能力高度契合,更能在咨询中形成独特优势,成为来访者眼中 “最安心的倾听者与陪伴者”。
0 点赞

心理咨询师的前景与“钱景”

心理健康已成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议题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 “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” 纳入民生保障重点,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》更提出构建覆盖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,从顶层设计为行业发展定调。2024 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《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(试行)》,首次清晰划分 “心理治疗”(按小时计费)与 “心理咨询”(按次收费)的定价标准,不仅规范了市场行为,更从制度层面认可了心理咨询的职业价值。
0 点赞

除了热情,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什么

热情是心理咨询师的初心火种,它能支撑从业者在面对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时保持耐心,在长期职业探索中坚守方向。但心理咨询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助人学科,仅靠热情远远不够。从接个案、做评估到解困惑,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、成熟的个人素养、严格的职业伦理、持续的成长意识,以及适配多元场景的 “多元文化胜任力” 作为支撑,这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合格咨询师的职业基石。
0 点赞

零基础小白,如何一步步走上心理咨询师之路

在 “内卷” 与 “内耗” 并存的当下,心理咨询师因 “既能助人,又能自我成长” 的特质,成为许多零基础小白的职业新选择。但不少人卡在 “不知从哪开始”“担心非专业背景没机会” 的迷茫中。其实,只要按科学路径推进,零基础也能逐步踏入这个专业领域。
0 点赞

你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十大误解,该澄清了

当 “内卷”“精神内耗” 成为高频词,心理咨询逐渐从 “小众需求” 变成 “大众话题”,但围绕心理咨询师职业的误解却从未停止。有人觉得他们是 “聊天收费员”,有人认为他们能 “读心算命”,甚至有人觉得 “只有疯子才需要找他们”。这些误解不仅让需要帮助的人望而却步,也让从业者承受着不必要的职业偏见。今天,我们用专业视角拆解十大常见误解,还原心理咨询师的真实工作场景。
0 点赞

在职人员职业提升新路径:心理咨询师证书与 EAP 服务双驱动

《2025 年中国职场心理健康发展报告》显示,81.5% 的在职人员面临 “职业倦怠 + 心理内耗” 双重压力,而企业 EAP 服务覆盖率仅 38%,专业 EAP 人才缺口预计 2025 年底突破 400 万。“心理咨询师证书 + EAP 服务” 双路径,正是针对 “理论难落地、实战缺体系” 的行业痛点,构建 “考证筑基 - 实战赋能 - 职业变现” 的闭环,既解决在职人员 “学完没用” 的顾虑,又填补企业心理服务人才空白。

发布
问题